绿氢经济性的提升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以来光伏组件和电解槽价格的大幅下降为绿氢成本下降创造了条件。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2024年绿氢制备端成本已降至27元/kg左右,应用端价格降至45元/kg。敏感性分析显示,当制氢综合电价达到0.2元/kWh时,绿氢成本有望进一步降至25元/kg以下。这一价格水平使绿氢在部分高附加值应用中已具备商业化可行性。
表1. 2024年绿氢制备成本曲线
表2.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绿氢成本曲线
表3. 绿氢成本敏感性测算(元/kg)
成本下降的背后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双重作用。电解槽作为绿氢生产的核心设备,价格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碱性电解槽招标均价约为1.5元/W,PEM电解槽约6.3元/W;到2025年2月,ALK电解槽系统价格已进入500万元/1000Nm³/h区间(约1元/W),PEM电解槽系统降至1000万元/500Nm³/h(约4元/W)。中国电解槽企业在性价比方面展现明显优势,如某些企业的碱性电解槽直流电耗已降至4.2-4.4kWh/Nm³,与海外厂商性能相当但价格更低。
工业领域正成为绿氢应用的新增长点。不同于交通领域需要与电动车直接竞争,工业应用中氢的"零碳"属性更具独特价值。截至2024年末,中国在运行绿氢项目中,合成甲醇和合成氨占比合计达30.6%,成为最大应用领域。钢铁、炼化等传统高碳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氢能应用,《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明确提出氢冶金、绿氢炼化等技术路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绿氢与二氧化碳结合可生产绿色甲醇等化工原料,既能实现碳利用又能生产高价值产品。据测算,年产1万吨合成氨需约13MW电解槽,1万吨绿色甲醇需约8MW;若实现10%的替代率,将创造约19GW电解槽需求。
表4. 2024年末我国氢能项目应用下游
氢能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潜力也不容忽视。2024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77.17GW,同比增长27.8%,部分地区光伏利用率已降至90%以下。山东等风光大省已开始探索"风光氢储"一体化模式,将富余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氢能储存。这种模式不仅解决消纳问题,还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综合经济效益。势能链预计,2025年中国绿氢产量将达93万吨/年,对应电解槽需求约16GW,装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表5. 中国绿氢主要应用领域及特点
免责声明:本号转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仅供交流,其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以便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